|
【央视】他曾患癌被切除大半个胃 20年后央视请他当师傅传制瓷手艺 |
【yangshi】2018-5-2发表: 他曾患癌被切除大半个胃 20年后央视请他当师傅传制瓷手艺 20多年前,景德镇的一个老师傅得了胃癌晚期。本地的医生说他活不过半年。但他的家人没有放弃他,在外面借了十多万的债,送他去上海做了胃切除手术。七年后,他经过锻炼,调养,身体慢慢恢复了过来。这个 他曾患癌被切除大半个胃 20年后央视请他当师傅传制瓷手艺20多年前,景德镇的一个老师傅得了胃癌晚期。本地的医生说他活不过半年。但他的家人没有放弃他,在外面借了十多万的债,送他去上海做了胃切除手术。七年后,他经过锻炼,调养,身体慢慢恢复了过来。 这个老师傅就是央视《天工开物——古法制造传习之旅》中的上釉师傅——李国庆。 今年59岁的李国庆,已经从事瓷器行业快四十年了。现在的李师傅依然抱着病躯在工作。一方面是为了还清当年的外债,另一方面也是真的喜爱这门手艺。他说,“我干了快四十年,还是每天都想干活,因为我想突破技法。我这个命是多出来的。为什么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?” 有一次,李师傅请徒弟龚秋逸和陈芳竹到家里吃饭。吃饭的时候,陈芳竹发现李师傅喝酒的杯子,只是一个普通的玻璃杯。 “李师傅,您就用这杯子?没弄个青花的瓷器的杯子?” “我们制瓷的人,也希望有一件像样的。但是帮人家做瓷器,就不能要人家的东西。我们做手艺的人,就是要硬气,要本分、规矩。” 不仅没有酒杯,除了吃饭用的碗、盘,李师傅家里连一件陈设瓷器都没有。其实不光是李师傅,景德镇许许多多制瓷师傅,家中都没有一件像样的陈设瓷。他们一辈子勤勤恳恳工作,守着瓷器这一方天地,也守着自己身为手艺人的匠心。而徒弟们在师傅的身上,学到的不仅仅是精湛的手艺,也有做人的品德。 “我们工匠一定要认真干、仔细干、干好。” “您看到我师傅了吗?” “你师傅他住院了。” “住院了!” 龚秋逸顿时慌了神,急忙坐车赶去医院。推开病房,看见师傅正躺在最里面靠墙的床上。平时总是笑呵呵的师傅,此刻却面容憔悴,人仿佛也瘦了一圈。 龚秋逸和四位小伙伴参加央视《天工开物——古法制造传习之旅》节目,在景德镇跟随五位传统制瓷匠人,学习古法制瓷并要用古法挑战完成一只斗彩鸡缸杯。去年夏天,五个年轻人历尽艰辛烧造的58只青花鸡缸杯,被五位师傅全部砸碎,无一合格。在吸取了失败的教训和师傅们的帮助下,选手们又烧造了52只青花鸡缸杯,而开窑决选的日子,五个师傅唯独缺少了上釉师傅李国庆的身影,当时就产生疑问的龚秋逸,在这一刻终于才知道原因——李师傅住院了。 “师傅,您怎么样了?” “没事儿,有点儿小问题。你们开窑的结果怎么样?” “最后挑出了21只,其中有5只是完全合格的。” “那我们上釉这一关是过了,这样我就放心了。” 龚秋逸万万没有想到,李师傅见到自己的第一句话竟然是问瓷器的事。 “我在医院里,就没有时间关心你们了。你们自己努力一点,多干点。我们工匠一定要认真干、仔细干、干好。” 李师傅朴实而掷地有声的话,深深触动着龚秋逸。这就是景德镇的传统制瓷手工匠人,无论何时都心心念念着瓷器,对手艺追求极致,对做人严于律己。 “两次都失败了,没能给师傅做成完美的酒杯是我巨大的遗憾” 在李师傅住院前,一天凌晨,当大家都完成自己的工作后,龚秋逸把大家留了下来,讲述了李师傅曾经患胃癌的故事。当大家得知这个师傅便是和他们朝夕相处、乐观积极的上釉师傅李国庆时,男生们沉默了,女生忍不住落下眼泪。 (龚秋逸给大家讲述李师傅的故事) 沉默片刻后,龚秋逸提议大家合作为李师傅制作三只缩小版鸡缸杯,作为师傅明年的退休礼物。因为和李师傅一起烧过草木灰,他想在酒杯的外面画上青花的凤尾草,里面再车三条箍标酒量,毕竟师傅身体不好,还是希望他能尽量少喝酒。 四个人通力协作,制泥、拉坯、画青花、上釉。三只“小鸡缸杯”悄悄跟随着52只鸡缸杯一起入窑烧制。而开窑的那天,龚秋逸等师傅们开完窑,自己偷偷去找搭烧的杯子时发现,两只杯子因烟熏而使釉面发黄,一只外釉没有上好,给师傅做的三只杯子无一让他满意的。 随后,得知李师傅住院后,龚秋逸决定要再为李师傅重新做几只杯子,一定要完成心愿。由于水哥不在,龚秋逸直接找到了洪师傅教自己拉坯,在洪师傅的指导和帮助下,总算重新完成了六只杯子。并亲手在杯子上画上了竹子。“师傅的性格就像竹子一样挺立,坚强。生病的时候依然是乐观的。” 在胡师傅的帮助下,龚秋逸将这批杯子再次送去搭烧柴窑。令人没想到的是,这一次搭烧的杯子,居然又是因为烟熏而使得釉面发黄。同样的原因使得龚秋逸为师傅做的杯子失败了两次,一方面说明柴窑的不稳定性,对于成品率确实存在一定概率,另一方面也的确是龚秋逸太不走运。 “为什么我想给我师傅做一个杯子就那么难!我自己学了这么久,练了这么久,却因为同样的问题,两次都失败了。这可能是我最大的一个遗憾。”看着手中的杯子,不善表达的龚秋逸有些哽咽了。 就在龚秋逸还沉浸在杯子的遗憾中时,一个熟悉的身影,突然出现在他们身后。心系徒弟的李师傅出院后第一件事,就是大晚上赶过来看徒弟们。 “我有点担心,出院就想过来看看你们做得怎么样了。也是真的很想你们。” “我们也想您”竹子边哭边说,李师傅的举动让在场的所有人既意外,又感动。 龚秋逸一脸遗憾地拿出杯子,说:“师傅,我一直想给您做杯子,但是因为进烟,杯子全部被烟熏了。” 一旁的陈芳竹也补充说:“第一次失败了,他这是第二次给您做了。” 李师傅拿着杯子,感动地说“漂亮,太漂亮了。谢谢徒弟!太漂亮了!” 李师傅也不是一个爱表达的人,面对徒弟送给自己的礼物,除了说漂亮,他想不出什么溢美之词来形容。 如果是徒弟的作业,这几只杯子在师傅眼里是绝对不合格要砸掉的。但此刻,这几只被烟熏了杯子,是师傅眼中再完美不过的杯子了。 尤其是杯子上秋逸给师傅写的两行话,更是让李师傅感动。 “茶清心多饮,酒伤身少喝。”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。中国有句古话:师徒如父子,对于手艺人而言更是如此。手艺是传统匠人赖以生存的饭碗,开门授徒就意味着将自己饭碗交于徒弟手中。师徒也象征着传承,一代代手艺人薪火不息的技艺传承才是中国文化涓流赴海的根源。李师傅对瓷器、对徒弟的关心,胜过了自己的身体。徒弟为师傅费尽周折制作的不完美的小鸡缸杯,承载着师徒的感情,有温度,有匠心。 “身为一个景德镇人,你是离不开瓷器的” 说起徒弟龚秋逸,还得先从他父亲说起。龚秋逸是一个不折不扣的“瓷二代”,父亲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景德镇“三百学徒工”之一。爷爷曾经当过瓷厂厂长。可能是从小受瓷器耳濡目染的缘故,他从小对瓷器就不敢兴趣。大学跑到北京学习摄影。毕业后想当一名摄影师。参加《天工开物》节目,其实是他父亲替他报的名。 总导演杨兴华说,“父亲想传但是孩子不想承的现象,是目前很多传统手工艺都面临的一个现状,在接到龚父的报名后,我就觉得应该让龚秋逸参加这个节目。希望他们通过这个节目发现自己其实是多么幸福的。” 果然,一年传习之路,让龚秋逸有所感悟,在节目即将结束拍摄的时候,有一天龚秋逸突然有感而发说:“我以前不理解瓷器,原来是因为我离它太近,近到我对它毫无察觉。直到今天我才发现,原来我一直生活在一个巨大的财富宝库当中,而我以前从没意识到。” 一年传习之路,让龚秋逸重新找回自己身为景德镇人的标签,正如李师傅在送给龚秋逸的那本《景德镇陶录》中所写的,“秋逸,你可能现在还没决定以后干瓷器这一行。但是我告诉你,作为一个景德镇人,你越往后越会发现,你是离不开瓷器的。” 景德镇的匠人是平凡的,平凡的是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,景德镇的匠人们也是伟大的,他们用双手创造的瓷器,凝结了历代先贤和工匠的智慧,让中国的瓷器成为世界的标签。每一件平凡的小事,都能组成伟大的人生,一个伟大时代的形成,离不开的是劳动,是奋斗。劳动虽是平凡的,无闻的,但却是不能间断的。 瓷砖相关 央视广告 ,本资讯的关键词:李国庆20手艺患癌央视年后 (【yangshi】更新:2018/5/2 8:57:06)
![]() |